一、选地与整地
金银花对光照需求较大,因此应选择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块进行种植。选定土地后,施以充足的基肥,然后进行翻耕和土壤细耙。
二、苗木移栽
小苗的种植不需要占用太多土地,可以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待到第二或第三年再进行移栽和定苗。新的种植模式建议:新苗按株距45cm、行距90cm种植,这样的高密度种植不仅节省土地,而且便于管理。第二年,每隔一株移走三株,每隔一行移走一行,最终形成株距和行距均为180cm至200cm的种植格局。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移栽成活后,每年需要进行3至4次中耕除草,三年后,随着藤茎的生长繁茂,可以根据杂草情况减少除草次数。
(2)追肥
每年春季和秋季结合除草进行追肥,可以使用农家肥或化肥,每亩追施尿素10至20公斤,并在植株周围培土以保护根系。
四、修枝整形
1.修剪时期
金银花的修剪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冬季修剪通常在冬前或早春进行,主要剪去弱病枝,以促进新枝的生长,并结合修剪进行金银花育苗。夏季修剪则在生长季节进行。
2.修剪方式
整形可分为常规整形和立杆辅助整形两种。
(1)常规整形修剪
通常在移植后的次年萌芽后进行,修剪培养成伞形直立的小灌木。具体方法包括在主干高度30至40厘米时剪去顶梢,促进侧芽萌发成枝。第二年春季萌芽后,在主干上部选留4至5个粗壮枝条作为主枝,分两层着生。冬季从主枝上长出的一级分枝中保留5至6对芽,剪去上部。以后,再从一级分枝上长出的二级分枝中,保留6至7对芽,剪去上部。再从二级分枝上长出的花枝中,摘去勾状形的嫩梢。如没有这种嫩梢,则不要摘除。一般入春后在二级分枝中或原来的老花枝上萌发出的节密而短、叶细的幼枝均是花枝,应予保留。
(2)立杆辅助整形
将茎蔓攀援在高1.3至1.6米的立杆上,插杆后将地上部分全部剪去,只从根部生长的分枝中选留1至3个生长旺盛的枝,将其缠绕在立杆上,让其在辅助杆上向上生长,以形成直立的中心杆。
3.修剪方法
(1)冬季修剪
主要遵循“旺枝轻剪,弱枝重剪,枯枝全剪,枝枝都剪”的原则,剪去内膛枝、过密枝、交叉枝、病枝、下垂枝、徒长枝、细弱枝、沿土蔓生枝,保留健壮枝条,对所剩余下的枝要全部进行短截,以形成多个粗壮主侧干,逐年修剪形成圆头状株型或伞型灌木状,并促使通风透光性能好,增加产量,又便于摘花。冬剪后,在春季萌芽生长时,能集中利用贮藏的营养,新生枝叶很快成为生长中心,形成大量腋花,产量大幅度提高。
(2)夏季修剪
夏剪要轻,以剪除郁闭枝、细弱枝为主,适当对少数壮旺枝进行中度短截,控制金银花徒长,以免形成细弱的勾状枝,以改善光照条件,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光合效能,增加营养积累。每年夏季,产花后进行多次摘梢,摘去已开花梢,促使形成新的花梢,并剪去靠近根部发出的枝条,以及徒长枝条,减少养分消耗。生长季节修剪,以“打顶”为主,能促使多发新枝,以达到枝多花多的目的。具体操作:从母株长出的主干留1至2节,2节以上用手摘除,从主干长出的一级分枝留2至3节,3节以上摘除,从一级分枝长出的二级分枝留3至4节,4节以上摘除。以后,从二级分枝长出的花枝一般不再打顶,让其自然生长开发。一般节密叶细的幼枝即花枝应保留。无花的徒长枝,枝粗、节长、叶大,就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通过打顶使每一植株形成灌木丛,增大营养空间,促使大批量花蕾提早形成。
通过整形修剪,金银花便从原来缠绕生长改为枝条疏朗、分布均匀、通风透光、主干粗壮直立的伞形灌木状树形。由于金银花具有当年新生枝条能发育成花枝的特性,通过上述修剪措施,能促进多发新枝,多形成花蕾,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每年冬剪于霜降后至封冻前进行,还应剪除枯老枝、病虫枝、细弱枝、交叉扰乱树形的长枝等。使养分集中于抽生新枝和形成花蕾。采花后,同样进行夏季修剪。每次修剪后,都应追肥1次。
五、病虫防治
金银花的主要病害是白粉病、叶斑病,主要虫害是咖啡虎天牛、蚜虫、叶蜂、金银花尺硬等。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相应的农药进行防治。
1.白粉病
危害金银花叶片和嫩茎。叶片发病初期,出现圆形白色绒状霉斑,后不断扩大,连接成片,形成大小不一的白色粉斑。最后引起落花、凋叶,使枝条干枯。防治用药:胶体硫、敌百虫、乐果、粉绣宁、杜邦易保等等。
2.蚜虫
一般在清明前后开始发生,多在叶子背面。立夏前后阴雾天,刮东风时,危害极为严重,能使叶片和花蕾卷缩,生长停止,造成严重减产。一般于清明和谷雨时各喷1次40%乐果乳剂800至1000倍液即可控制。
总之,金银花能抗零下30°C低温,故又名忍冬花。3°C以下生理活动微弱,生长缓慢。5°C以上萌芽抽枝。16°C以上新梢生长快,20°C左右花蕾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山区、平原、粘壤、砂土、微酸偏碱都能生长。
关于金银花的种植栽培技术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