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红利资产成资金“避风港” 机构仍然看好哑铃型配置策略

内容摘要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持续活跃,叠加低利率环境,以金融、能源、公用事业、地产等为代表的高股息板块凭借高分红的优势,吸引了众多避险资金流入。截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持续活跃,叠加低利率环境,以金融、能源、公用事业、地产等为代表的高股息板块凭借高分红的优势,吸引了众多避险资金流入。截至5月16日,南向资金近3个月净流入金融业、能源业、公用事业、地产建筑业等高股息板块超1300亿港元。今年以来,港股红利主题ETF净流入近百亿元,基金规模实现大幅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险资机构频频举牌港股高股息品种。在险资加速入市的背景下,业内机构预计,高股息属性突出的港股市场红利资产或是险资未来持续加大权益资产配置的重点方向之一。中期来看,公募改革或进一步增加国内资金配置港股的需求,估值相对较低且受政策支持的港股科技和消费板块具有吸引力;高股息的红利资产仍可作为底仓配置,可以沿着一季报业绩稳定的方向寻找投资线索。

港股红利主题基金显著吸金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南向资金近3个月通过港股通净流入金融业、能源业、公用事业、地产建筑业等高股息板块合计超1300亿港元。

ETF方面,境内的港股红利(包括高股息)主题基金凭借持续稳健的收益表现,形成了明显的吸金效应。截至5月16日,境内港股红利主题ETF的总规模由年初的不到300亿元迅速增至420亿元以上,净流入资金约百亿元。

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ETF今年以来上涨近6%,净流入超37亿元。不到半年时间,该基金规模由年初的不足60亿元增至100亿元以上,也是境内首只规模突破百亿元的港股红利主题ETF。

从其2024年年报披露的情况来看,此类产品颇受险资的青睐。截至2024年末,新华人寿、中国人寿、平安财险、平安人寿、利安人寿、太平洋人寿合计持有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ETF超25亿元。

场外方面,天弘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基金今年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新发成绩。该基金成立于3月18日,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超1.4万户,首发募集规模超20亿元。

险资频频举牌

近期,险资机构频频举牌港股。根据港交所披露的公告,5月7日、5月9日、5月12日,平安人寿分别增持347.55万股招商银行H股、2329万股邮储银行H股、1.47亿股农业银行H股。

据华创证券金融团队统计,今年以来,险资举牌港股10余起,主要集中在银行、公用事业以及传媒、非银金融、环保、交运、煤炭等板块,险资举牌标的多数具备高股息特征。险资举牌偏好港股,预计主要原因在于港股的折价率优势,股息率更具吸引力,且险资持有港股达一年以上,股息红利收入还可享受到税收优惠。

在险资加速入市的背景下,华泰柏瑞基金表示,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对于“收息”策略的偏爱有望进一步加强,高股息属性突出的港股红利资产或是险资未来持续加大权益资产配置的重点方向之一。同时,中长期资金的偏好也有助于支撑红利资产的表现。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团队认为,港股红利资产相较于A股红利资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现金分红比例、股息率等方面。在低利率环境下,资金对红利资产有较高的配置需求。当前红利资产的股息率相较于国债收益率的配置性价比持续凸显,春节假期以来南向资金主要增配了银行、电信服务等行业的红利品种。另外,近年来险资保费收入持续增长,更追求绝对收益的机构对于高股息资产的配置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哑铃型配置仍是有效策略

除红利资产外,港股新消费、科技等更具锐度的资产也是近期南向资金主要的加仓方向。近3个月,南向资金净买入阿里巴巴超700亿港元,美团、腾讯控股的净买入额也在百亿港元以上。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成为今年以来全市场最吸金的三只港股主题ETF,今年以来合计净流入额高达400亿元以上。

申万宏源证券策略团队认为,港股市场作为本轮中国资产重估的先锋,南向资金趋势性流入的格局将延续。并且,港股在人工智能、新消费、创新药领域拥有相对较多的优质品种。2024年年报显示,这些领域的基本面已有明显边际改善。

中期来看,华泰证券研究团队预计,公募改革或进一步增加国内资金配置港股特色板块的需求,估值相对较低且受政策支持的科技和消费板块具备吸引力,建议关注具备政策逆周期调节预期的泛消费品种,尤其是同时受益于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和内需上行逻辑的标的;还可以关注业绩预期抬升明显、存在政策支撑预期的硬科技方向。

此外,华泰证券研究团队提示,高股息的红利品种仍可作为底仓配置,但需注意挑选,可以沿着一季报业绩稳定的方向寻找投资线索。

富国基金建议,哑铃型配置仍是平衡风险与收益的有效策略。一端布局代表经济转型方向、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与新经济板块,受益于国内政策支持与产业升级趋势,长期增长潜力大,虽短期波动较大,但能为投资组合提供增长弹性;另一端关注受益于央国企估值重塑、经营稳健且具备稳定分红能力的高股息品种,以稳定收益对冲外部波动。此外,还可关注受益于政策对冲、与内需相关的顺周期板块,如家电、汽车等。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收藏 打赏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