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合科技在高博会构建教育“四链融合”新生态

内容摘要    2025年5月23日,第63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为“高博会”)在长春开幕。本届高博会以“融合·创新·引领”为主题,汇聚政府、高校及产业领军力量,共同探索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路径。鸿合科技展位全景实训共创:对接产业最前沿   

    2025年5月23日,第63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为“高博会”)在长春开幕。本届高博会以“融合·创新·引领”为主题,汇聚政府、高校及产业领军力量,共同探索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路径。

鸿合科技展位全景

实训共创:对接产业最前沿

    本届高博会上,鸿合科技推出面向高等教育的「智π」与面向职业教育的教学协同平台 「鲁班云」,以“教学场景智能化、产业资源课程化”为驱动,构建产教数据实时互通的数字基座。双平台基于共享技术架构,分别针对高教理论深化与职教技能实训需求,通过“数字资源+互动课堂+教学管理+人工智能” 四大模块,打造分层递进的产教融合解决方案。

    智π-智启课堂·无界搜索鸿合「智π」与「鲁班云」深度整合 “专业课程+企业数据+行业标准+岗位技能”四类数字教学资源包 ,教师可精准对标岗位能力需求设计课程。协同白板支持嵌入PPT、3D模型、视频音频等主流文件格式 ,师生通过小组讨论、会议远程实训等多元工具 ,实现课堂互动效率的显著提升。

    鲁班云-未来课堂智教新生态平台搭载的“AI智能建模” ,可一键生成工业级精度的3D模型,支持爆炸拆解、多维度旋转等交互式教学操作 ,将机械传动原理等抽象知识转化为可视化教学资源 。教师输入需求指令后,仅需2分钟即可生成传统需3天开发的高精度模型,教学资源开发效率实现跨越式提升。教学管理系统覆盖信息通知、作业批改、AI查重、学情预警、成绩汇总等全流程,结合岗位胜任力动态评估体系,实现人才培育与产业需求的精准校准。

    技术筑基:打造AI教育新场景

    在人工智能深度重构教育形态的行业趋势下,鸿合科技于本届高博会呈现覆盖教学全场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除智π与鲁班云双平台外,鸿合同步展出了 AI超融合教室、多模态智慧课堂、裸眼3D虚拟仿真系统、 LED智慧一体机等创新产品,推动教学从工具升级向生态重构的跨越式发展。

    AI超融合数智教室

    AI超融合数智教室在课堂这一核心教学场景中,AI超融合数智教室支持对课前、课中、课后全环节的有效赋能,可应用于研讨型智慧教室、数字化阶梯教室、数字化实训室、网络互动教室等教学空间的建设,足以满足现代教学的多样化需求。其中,鸿合智核教室终端以国产化算力引擎重构教学终端,它内置音频处理模块,支持拾音、扩音及远程互动教学,可承载教室全部数智核心应用,为教育升级保驾护航。AI多模态数智教室

    AI多模态数智教室通过统一平台、资源共享、数据互通和业务整合,构建了一个互联互通、高效协同的教学生态体系,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传统课堂管理依赖人工巡课,效率低下,AI多模态数智教室可通过巡课督导平台,实现对课堂场景的全面捕捉,轻松达成无感实时巡课,并生成可视化的数据报告,助力教学管理从“经验”走向“实证”,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为了进一步助力产教融合,让实验实训充满AI,鸿合科技的实训数智录播方案还打造了鸿合4K实训录播主机,搭配医规级移动支架、360°万向摇臂,为实训教学场景带来灵活便利、同步直观的全新体验,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优质实训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裸眼3D虚拟仿真解决方案

    裸眼3D虚拟仿真解决方案通过裸眼3D全息光场成像技术和沉浸式交互协同能力加持,重新定义教学场景的沉浸式体验。该方案具备无需眼镜、超高清、强交互三大核心优势,让抽象的专业知识变得直观可视,为职业院校、K12 教育及专业实训提供了全场景智慧教学解决方案,极大地提升了知识传递效率,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鸿合AI算力方案

    LED智慧一体机

    在鸿合科技的主舞台,使用的是鸿合科技自主研发的LED智慧一体机。这款专为大型教学及会议场景设计的创新产品,以163寸超大显示屏幕为核心,搭配170°超广视角与物理互联侧板,为主会场打造了沉浸式视听体验。

    四链融合:贯通产教全链路

    教育向新而生,人才向实而行。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四链”深度融合,正在重塑高等教育底层逻辑。将传统规模化人才培养模式升级为个性化育人体系,既拓宽学生多元化成长通道,也为产业升级持续输送适配型人才。鸿合科技打造的“产-研-销”一体化生态,正通过技术赋能构建“四链”融合的坚实底座。目前,随着智π、鲁班云等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不断深化落地,鸿合科技已构建覆盖师生成长全周期的服务体系,助力高等教育向产教深度融合转型升级。未来,鸿合科技将持续加大“AI+教育”研发投入,以智能化服务助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教育强国建设夯实数字化底座,在深化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中彰显科技企业的时代担当。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