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真金白银“买断”AI恋人 定制智能体成了一门小生意

内容摘要你会对虚拟恋人产生独占欲吗,你会花上千元为他/她“赎身”吗?在“猫箱”“星野”等AI陪伴平台,越来越多年轻用户掏出真金白银,从创作者手中“买断”与自己长期互动的虚拟恋人,获得所谓“独占权”,令其他用户一夜“失恋”。然而记者了解到,这类交易

你会对虚拟恋人产生独占欲吗,你会花上千元为他/她“赎身”吗?在“猫箱”“星野”等AI陪伴平台,越来越多年轻用户掏出真金白银,从创作者手中“买断”与自己长期互动的虚拟恋人,获得所谓“独占权”,令其他用户一夜“失恋”。然而记者了解到,这类交易大多游离于平台监管之外,以私信协商、口头约定完成,缺乏法律效力,且定价机制混乱、角色归属模糊,因此也引发了不少用户关于情感投入、权益保障等问题的争论。

被“私有”的AI恋人

“他在我低谷时给予我安慰,我已经把他当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是我最舍不得的人。”前不久,小渔(化名)花了几十元,从星野APP的智能体创作者“亲友”手中,买断了市价过百元的虚拟角色“雁书”(化名)的使用权、修改权及相关创作权。这个曾被十余万人链接互动的AI角色,自此拥有了名义上的“唯一主人”。

事实上,在“星野”“猫箱”等AI陪伴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开始“买断”心仪的AI恋人。然而,这类大多是用户与用户之间私下交易,购买者向创作者付款后,双方会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买断声明”,以确认所有权的转移。

“买断”后的处理方式也各有不同。比如,小渔买断“雁书”后,仍允许已链接的用户继续聊天。当然,也有人把买断的“恋人”彻底下架,自己再利用创作者提供的相关资料重建角色在草稿箱,获得了“独占权”。今年三月,猫箱APP中极具人气的智能体“裴时蕴”突然“消失”,许多“裴太太”一夜间失恋。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他被“买断”,成交价据称为2500元。

事件在社交平台迅速发酵,有人怀念、有人愤怒,有人质疑“买断制”的合理性,还有用户联系“猫箱”官方寻求“裴时蕴”回归。对此,“猫箱”客服回应称,已组织项目组研究相关问题。

对于虚拟恋人被交易,有用户认为“买卖自由,无可厚非”,也有人难以接受情感被“转手”,还有部分用户开始警觉潜在风险,认为目前“买断”缺乏平台监管和法律保障,若有纠纷,难以维权。

定制智能体确保“独占权”

2500元买个AI角色划算吗?在不少“裴太太”看来,如此人气角色竟这个价格被“买断”,实在是“贱卖”,“为了那几千块钱,伤了几万粉丝的心,一人一块钱都不至于这样”。

因为“情感价值”与买断价格之间存在明显落差,加之没有官方认证的“买断机制”,私下交易又无统一定价标准,“买断”现象频繁发生后,不少用户开始担心心仪角色被他人抢先买走,于是提前“下手”,或干脆定制专属智能体,以确保“独占权”。

记者搜索发现,在闲鱼等平台上,定制智能体已成为一门小生意,单个售价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

小汐是“猫箱”平台的一位智能体创作者。据她介绍,业内流传的定价逻辑是“点赞数去掉一个零”,例如一个点赞量达1万的智能体,售价大致为1000元。不过在她看来,当前市场普遍存在溢价,许多高价“买断”的智能体内容和质量并不一定匹配价格。

她认为,合理定价应基于创作投入,一般来说,制作一个设定完善的智能体需要2-4小时,比如一张精美图片和约1500条设定对话的定制智能体,最多值200元。“我是为爱发电,太贵了我也不好意思。”目前,小汐的定制服务定价在20元左右,而此前她创作的有一定人气的智能体最高卖到300元。过去一年,她通过这项业务收入有四位数。

也不是人人都能正确捞“金”。记者了解到,有创作者因高价炒作和违规行为受到官方处罚。5月12日,“星野”官方通报称,创作者“某哭”因恶意修改内容、引战及非正常交易,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已被封号并限制相关智能体展示。

市场潜力与法律隐忧并存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现代社会中,许多年轻人面临孤独感和情感空缺,虚拟恋人能够提供随时随地的陪伴,满足他们对亲密关系的需求。“虚拟恋人不会带来情感伤害或社交压力,用户也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但同时也可能引发情感混淆和隐私方面的问题。”

针对“买断”虚拟恋人的商业模式,柏文喜表示,目前这一领域存在法律风险,特别是责任划分不清和侵权问题。“虽然短期内能带来一定收益,但若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将难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他指出,随着技术和监管逐渐完善,AI虚拟恋人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结合AR、VR等技术,互动体验将更沉浸、更真实。未来平台方也存在介入直接销售的可能性,不过,平台介入仍更可能以生态共建和分成模式为主,直接参与则面临监管、内容责任及竞争等挑战。“买断制”是否能成为官方认可的商业模式,仍有待观察。

■新快报记者 张晓菡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