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项举措促进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

内容摘要本报讯(记者田瑞颖)日前,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门联合牵头制定的《促进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通过审议。《措施》旨在通过六大方面的19项具体举措,全面提高区域内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和比重,为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本报讯(记者田瑞颖)日前,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门联合牵头制定的《促进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通过审议。《措施》旨在通过六大方面的19项具体举措,全面提高区域内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和比重,为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据介绍,《措施》聚焦增强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效能、贯通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增强多领域场景应用牵引作用、增强京津冀成果转化平台服务能力、推进转化生态跨区域协同共建和完善服务保障工作机制等,进一步完善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贯通概念验证、中试转化、强链补链全流程,解决制约京津冀区域内科技成果转化的系列问题,推动京津冀创新链产业链双向赋能,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京津冀更好发挥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作用。

《措施》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氢能、合成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推动京津冀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联合攻关,建立常态化研发成果对接机制,定期梳理形成可转化的项目清单,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源头活水。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门将组织重点产业集群企业与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对接合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00项以上,汇集津冀技术需求不少于300项,提供北京科技成果不少于400项。

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措施》提出提升智能供需对接服务能力,提高概念验证服务水平,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全方位服务;围绕区域产业升级和未来产业培育,联合梳理应用场景,加速成熟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区域的精准对接和有效转化;开展技术转移人才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完善技术经理人相关的职称评定机制和互认机制。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