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科人才培养模式 全国田野课堂教学联盟在京成立

内容摘要日前,在第四届田野课堂交流大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倡议发起全国田野课堂教学联盟,共享田野课堂教学基地和教师资源,共建田野课堂教学规范,构建学科跨界协同网络,创新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中“全人教育”实践路径,建构具有中国特

日前,在第四届田野课堂交流大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倡议发起全国田野课堂教学联盟,共享田野课堂教学基地和教师资源,共建田野课堂教学规范,构建学科跨界协同网络,创新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中“全人教育”实践路径,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和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当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30余所学校的师生代表参加了本届田野课堂交流大会。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田野课堂是中国人民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全要素、全环节、全流程再造重组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田野课堂人才培养改革项目正式启动。2024年,田野课堂教学中心成立。历经八年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16个田野课堂教学基地,组织上千名师生前往各地开展田野课堂教学活动,努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积极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仕政表示,田野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它从一开始就定位于一门将知识、情感、情操、意志,以及判断力、决断力、完成力等要素一体训练、有机循环的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吴健介绍说,田野课堂不仅融通了社会学、哲学、传播学、农发、环境等多个学科,还汇聚了来自日本、印度、赞比亚等8个国家的留学生,在国际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联盟成员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执行院长赵一红表示,“田野课堂教学联盟”是我国社会学学科建设并实施“三全育人”的一项重要举措,“田野课堂”将成为我国社会学实践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国际部的王一诺,作为中学生连续两年参加了浙江台州大陈岛的田野课堂项目。她表示,“社会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连接。这两年的田野课堂经历,让我对这句话的体悟越来越深,这份人际连接体现在了田野课堂的小社会中,体现在了大陈岛的大社会中,也体现在了地球村的国际交往和人文交流中。”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