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

内容摘要2025年05月09日 17:06:01《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在投资界,巴菲特这个名字如雷贯耳,“股神”的光环令人瞩目。然而,总有人将他的辉煌成就简单归结为运气,认为不过是时代浪潮中的幸运儿。可当翻开《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

2025年05月09日 17:06:01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

在投资界,巴菲特这个名字如雷贯耳,“股神”的光环令人瞩目。然而,总有人将他的辉煌成就简单归结为运气,认为不过是时代浪潮中的幸运儿。可当翻开《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就会发现这种看法实在太过片面。巴菲特从孩童时期与股票结缘,到一步步缔造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帝国,他的每一步都暗含着独特的思维、扎实的学识与过人的坚持。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迷雾,探寻这位传奇投资者成功背后的底层逻辑。

巴菲特的成功绝非偶然,和他的成长环境、个人奋斗紧密相连。他的父亲霍华德,虽是股票经纪人,却更热衷于政治,还当过国会议员。正直的霍华德在仕途上没能飞黄腾达,但他给了巴菲特一个无价之宝——“内部记分卡” 。

这里有个词叫内部记分卡,那有内部就有外部,什么意思呢?外部记分卡就是活在别人眼里,就像考试时总盯着同桌的分数,或者发朋友圈后疯狂刷新看点赞数。你做事的动力主要来自别人的评价——老师夸你乖、老板说你能干、朋友觉得你时髦,你才觉得自己做对了  。内部记分卡:活给自己看,比如说周末别人刷剧,你自学编程,虽然短期没回报,但你知道“我就是要多学一项技能”外部记分卡就像很多追热门股,追热点的散户,最后变成“韭菜”。 内部记分卡=“我自己研究清楚才买”,只买自己熟悉的消费股,坚持自己的交易原则,


拥有 “内部记分卡” 的人,做事只依据自己内心的标准和价值观,从不理会外界的评价和权威的影响。就像巴菲特在1999年互联网产业爆发时,他坚持自己的判断,不盲目跟风投资,尽管被市场人士批评,可后来科技股泡沫破灭,事实证明他是对的。这 “内部记分卡” 让巴菲特在投资中始终保持独立思考,坚守自己的准则 ,在股灾中也能稳住阵脚。

巴菲特能成功,他父亲霍华德功不可没。霍华德做人做事只遵循内心标准,是个坚定的“内部记分卡”使用者。有一次看棒球赛,霍华德因正直得罪人,被介绍时遭全场嘘声,他却坦然自若,这让巴菲特深受触动,从那也学会了独立思考不随大流。

不仅如此,霍华德还早早带巴菲特走进金融世界。小巴菲特常在父亲办公室玩,从那之后迷上金融数字,7岁就看债券书籍。10岁生日想去华尔街,父亲不仅带他去了华尔街,看到了纽约股票交易所,还拜访了高盛CEO。虽然他的父母没给巴菲特留下什么财产,但父亲给予的精神财富和启蒙,是他成功的关键。

在哥伦比亚大学,巴菲特遇到了对他影响深远的老师格雷厄姆,被誉为 “华尔街教父” 。格雷厄姆出版的《聪明的投资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了股票市场的运行规律,展示了用理性和数学方法对股票进行估值的技巧。巴菲特从他这里学到了 “烟蒂” 投资理念和资产配置的艺术 。“烟蒂” 投资,就是寻找那些价格低迷、无人问津,像被丢弃的烟蒂一样的股票,但公司实际价值要大于股票价值 。

烟蒂投资 很有名,这里我用大白话解释一下——就是捡别人不要的便宜货
就像捡地上的烟头,虽然脏但还能抽最后一口。格雷厄姆教巴菲特专门找那些股价跌到 骨折 的公司,格雷厄姆要求买股票必须 打双折甚至多折,比如公司账上有100块,但股价只卖30块,这时候买入就稳赚  。就像捡起街边被踩扁的烟蒂,虽然只剩最后一口,但免费的就是利润 ——这是巴菲特对格雷厄姆策略的形象比喻 。


 用3毛钱买价值1块钱的资产,剩下的7毛就是你的安全边际 因为市场迟早会补发那7毛的欠条——烟蒂法的本质是 绝对低估   
好继续,

在投资时,不仅要像侦探一样评估公司真实价值,控制风险,还要留足出错空间。巴菲特早年就靠着这种投资策略,积攒了大量财富 。格雷厄姆教给他的资产配置艺术,把烂生意变成 提款机 :格雷厄姆曾用煤矿公司的现金买内衣企业,煤矿倒闭时内衣生意已经赚翻了。巴菲特学这招,把濒临倒闭的纺织厂伯克希尔这个发霉的烟蒂,变成投资可口可乐、苹果的赚钱机器 。
这让巴菲特明白了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重要性,也为打造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奠定了基础 。如今,伯克希尔・哈撒韦已经成为一个超级投资帝国,旗下拥有众多优质公司的股份。

还有第三位就是巴菲特的好搭档查理・芒格,两人一起打造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帝国,创造了优异的投资纪录。芒格的 “鞋扣理论” 让巴菲特明确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对不熟悉的领域绝不轻易涉足 。

这里再解释一下芒格的鞋扣理论:鞋扣理论来自于芒格一个同学的父亲。这位同学的父亲有一个朋友垄断了鞋扣市场,因为生意太小没人竞争,他就飘了,觉得自己啥都懂,到处指点江山,高谈阔论;这成了芒格的反面教材,时刻提醒自己对不熟悉的领域保持谨慎,从不在这些领域发表看法,自己不要成为鞋扣的受害者。受到芒格鞋扣理论的影响,巴菲特也为自己圈定了一个能力范围,他总结自己只能做好能力范围之内的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钱,第二件事情是投资

第三件事情是自己的生活。除此以外的事情,巴菲特既不感兴趣,也不会随便指手画脚。


芒格还帮助巴菲特重新审视烟蒂投资策略。随着市场变化,便宜的烟蒂公司越来越难找,巴菲特面临资金规模扩大却难以找到合适投资渠道的困境。芒格关注公司无形资产,如经营管理水平、品牌持久性等,他的投资策略为巴菲特打开了新的思路 。巴菲特意识到,以合理的价格买一个好公司,远比以便宜价格买一个有瑕疵的公司划算 。从此,巴菲特开始注重公司的商业模式、未来发展等,形成了长期投资的 “价值投资” 策略。

巴菲特的财富秘诀,除了受这三个人的影响,还得益于浮存金、复利和超强的专注力 。浮存金,就是预先收取再支付的钱 ,利用中间的时间差进行投资 。

就像奶茶店让你先充500元会员卡,未来半年慢慢消费——这500元就是奶茶店的 浮存金 。本质上就是 先收钱后干活 的资金池,中间的时间差可以用来投资赚钱 。

巴菲特旗下的保险公司为他提供了大量浮存金,金额高、使用周期长且成本低廉 。早在20世纪50年代,巴菲特就发现了保险浮存金的价值 ,当时大多数人还不了解保险行业 。后来他和芒格合作拿下蓝筹印花公司,也是看中了其大量的浮存金 。如今,伯克希尔・哈撒韦账上有近1000亿美元现金,既是财富也是挑战 ,巴菲特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方法 。

复利,也就是利滚利 。10岁的巴菲特就明白了复利的巨大威力 ,立志35岁成为百万富翁 。他说到做到,14岁就积累了1000美元启动资金 ,开始复利投资 。比如他投资投币弹子机,用赚来的钱不断购买新机器,生意越做越大 。巴菲特一直遵循复利投资,让财富实现几何级增长 。他强调复利投资的两个原则:一是不要损失本金 ,二是记住第一条 。因为一个年度的亏损,需要更高回报来弥补,会冒更大风险 。比如说亏50%需要涨100%才能回本?假设你有100元,亏50%后剩下50元。要从50元涨回100元,需要赚50元,而50元相对于当前本金50元来说,就是100%的涨幅。这样就得不偿失


巴菲特非常喜欢用一个比喻来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他说,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巴菲特这里说的很湿的雪,指的就是投资的本金,这部分,他已经通过浮存金解决了,那么复利帮助巴菲特找到了很长的坡。注意,巴菲特在这里说的是很长的坡,很湿的雪要沿着长长的、平缓下降的坡滚下来,才能变成大雪球,而不是沿着很陡的坡急速滚下来,那很容易摔得粉身碎骨。

巴菲特的专注更是常人难以企及 。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看似简单却需要极大耐心的事情 。研究韩国股票市场时,74岁的他翻阅厚厚的资料,钻研韩国会计规则 。他每天专注工作,阅读媒体报道、公司报表,研究大量公司报告 。他像侦探一样,不放过任何细节 。巴菲特在解释他为何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专注在这些细节里,用这么笨的办法做投资的时候,是这么回答的:对我来说,这就像是认识一个女孩子,你必须要亲自了解她的一切。

巴菲特对桥牌的专注也令人惊叹,这也是巴菲特除了投资以外唯一感兴趣的娱乐活动了,巴菲特对桥牌这个兴趣爱好的专注程度,不亚于他对金融市场的关注。因为专注打桥牌,巴菲特还差点成为世界桥牌锦标赛的冠军。为了打桥牌,他拜了世界冠军奥斯伯格女士为师。甚至同意装电脑 ,要知道,让巴菲特用电脑这件事,连比尔·盖茨都没有成功过。还为了参加桥牌比赛改变晚饭时间 。在世界桥牌锦标赛上,他专注比赛,打进决赛后却因投资事务退赛 ,可见投资在他心中的地位 。

最后总结的话,巴菲特的成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有父亲给予的 “内部记分卡” ,恩师格雷厄姆的投资教导,搭档芒格的理念启发,还有浮存金、复利和专注这些财富秘诀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没有捷径,需要不断学习、坚守原则、保持专注 。如果你也对投资感兴趣,不妨从巴菲特的经历中汲取智慧 。

#巴菲特 #投资智慧 #财富秘诀 #滚雪球 #商业思维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