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该续费了”:一场美丽误会,一段文坛佳话

内容摘要▲地坛公园里两棵被认养的国槐成了网红打卡点。图/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五一”期间,北京地坛公园两棵国槐树登上了热搜,原因是这两棵树上分别写着“认养人:余华的朋友铁生”“认养人:铁生的朋友余华”,认养期限已于2025年4月30日到期,网友们于
▲地坛公园里两棵被认养的国槐成了网红打卡点。图/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五一”期间,北京地坛公园两棵国槐树登上了热搜,原因是这两棵树上分别写着“认养人:余华的朋友铁生”“认养人:铁生的朋友余华”,认养期限已于2025年4月30日到期,网友们于是纷纷留言“余华老师该续费了”。

5月7日,新京报记者致电作家余华,正在看球赛的他表示自己与这两棵国槐树没有关系,“我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也没有注意到(上了)热搜。”。据地坛公园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两棵树并非余华本人认养,而是普通游客认养的。据透露,目前已经有热心市民表示认养这两棵国槐树,还是以“余华和铁生”的名义。

可见,这是一个误会,但也不失一个佳话。广为人知的文学轶事,变成了一种行为上的致敬,并且仍在接力下去。

市民在地坛公园以史铁生和余华的名义认养国槐,原因也很简单——史铁生生前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就是《我与地坛》,其优美深情的文字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而余华又是史铁生的好友,二人之间的轶事流传甚广,同样感动了无数人,甚至被称为“有一种友谊,叫余华与史铁生”。所以,他们一起认养国槐,也就显得“合情合理”。

因此有网友说“本来没什么感觉的,这两个名字放在一起突然很想哭”。确实,两位了不起的作家,以这样特别的方式同框出现,终究是让人心生温暖。

这样的误会之所以出现,也体现了文学的“文本外意义”,文学出了圈,文坛佳话成了一种公共知识,也成了日常生活里的元素。

例如,除了作品之外,余华近些年在网络上就收获了不小的人气,被人称为“被写作耽误的段子手”。他曾经在公开场合的表达被不少网友翻出,随后在网络上被大量转发。尤其是那段带史铁生踢球的往事:让史铁生守门、借此“恐吓”对面,既让人忍俊不禁,也让人感叹他和史铁生“无所顾忌”的友谊。

同样地,史铁生近些年也开始被网民重新发现。史铁生细腻、深邃又不乏坚韧的文字,突然对上了当代年轻人的脾胃,被誉为“全网嘴替”“顶尖文笔”和“治愈生活”。据相关数据显示,《我与地坛(纪念版)》2023年总销量超250万册,登上了当年图书零售市场非虚构榜首位。

这也表明哪怕在一个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文学同样在场,也可以无缝接入网络,衍生出新的文学话题。其可以是流传甚广的演讲段子,也可以是流传于网络平台的金句摘录,当然也可以是地坛公园里具象化的“认养国槐”。

这些文学话题的表现形式不一,但内在的逻辑却是一致的:这是人们对文学的亲近,对一种淳朴友谊的向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乌龙”发生后,也有不少网民在网络上留言,称自己也想去认养树木。这也是事件一个令人欣慰的走向,一场致敬、引发涟漪又带动他人,不断地衍生出正向价值。

这也从侧面衬托出文学的力量:文学无形,但又可以通过种种方式影响社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温润人心的场面。总之,认养虽是一场误会,却也足以给人们深刻的启示。

撰稿 / 江城(媒体人)

编辑 / 柯锐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